湖南:“三个高地”擘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新网长沙9月16日电 题:湖南:“三个高地”擘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频频问鼎世界超算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不断刷新高产纪录的超级杂交稻……这些外界熟知的湖南名片,不仅展示了这个中部省份的活力与潜力,也是其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生动注释。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成为湖南擎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的方向和指引。一年来,三湘儿女不负嘱托,奋力拼搏,勇开新局。
产业集群发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长沙,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200多家配套企业的厚重“家底”,斩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约占中国的27.5%、全球的7.2%。
2021年8月23日,国产首台用于高铁海底隧道施工的盾构机在长沙铁建重工下线。 向一鹏 摄
与长沙毗邻的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和制造基地。从整车生产到重要零部件供应,轨道交通就近配套率超过80%,产业链在这里完整构建。相隔不远的湘潭,新能源和汽车制造、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等新兴优势产业也实力不凡。
仅长株潭地区,湖南就聚集了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立足已有优势,如何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湖南积极作为,推出了系列组合拳。
2020年10月,湖南提出大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八大工程”;随后,湖南出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
《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正在制定。它是全国率先开展的制造业领域的创制性立法,将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装备等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三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以此构成“3+3+2”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要实现提升百个园区创新承载能力、开发千项重大技术创新产品、培育20个千亿产业、5个万亿行业的“1125”目标。
按照梯度培育模式,湖南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链群化布局、协同化创新、群体性崛起,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8月23日,山河智能一批凿岩装备发往纳米比亚;2个星期后,中国首台15吨级的轮履两用开带机又在此成功下线。虽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山河智能营收同比仍然增长57.24%,在高端市场欧洲的营销增长更接近150%。
三一重工“18号厂房”被业界称为“最聪明厂房”。在这里,每下线一台泵车仅需45分钟,从订单到交付也只要20天。三一拥有10多家关键零部件公司,已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中联重科则正在加速建设总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的智慧产业城,计划总投资约1000亿元。它将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园,拥有超过7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制造业利润增长30.3%。全省已有制造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个。
2021年9月7日,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无人驾驶公交车平稳地行驶在道路上。 刘双双 摄
锻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平台建设有突破
山河智能创始人、75岁的何清华至今仍在手绘图纸,奋斗在技术研究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