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自贸区,引资开放不停步
前两个月海南、福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引资增速均超100%——
18个自贸区,引资开放不停步
本报记者 邱海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自贸试验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加快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3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复制推广;河北自贸试验区在营业性演出、增值电信、印刷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辽宁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惠及千余家企业……
外贸外资领域捷报频传。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汇丰集团开建其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日本参天制药新建全球最大眼科制药基地项目完成签约;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复工率达100%……
从南至北,由东到西,18个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的脚步未停,不断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复工复产,直面难题出实招
已经复工一个多月,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的产能稳步恢复。“目前,我们正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把产量补上来。”公司行政部经理刘颖群说。
复工之初,这家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德资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订单难以按期完成。刘颖群介绍,这时候,烟台片区相关部门上门服务,手把手指导,帮助公司2月10日就顺利复工。特别是帮助协调深圳、河南、上海等地的上游供应商所在地政府,批准4家供应商提前复工,保证了铝封膜、注塑管、铝管等物料的供应,上亿元订单得以按时保质执行。
在厂区驻扎指导、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协调班车解决员工跨区上班问题、推动供应链和物流正常运转……防疫期间,烟台片区帮助诸多像汉高乐泰这样的外资企业解决了复工复产中的难题。截至目前,片区内外资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推动复工复产,各大自贸试验区纷纷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解决“防护难”。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对新研发成功并经认定可量产的疫情防控产品,优先推荐申报政府科技项目。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利用海外仓集货功能,进口防疫用具,并免费为生产企业职工提供2000余套防护物资和消杀设备。
——解决“办事难”。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一家生鲜产品配送运营中心项目仅用1天时间就拿到了电子证照。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不见面”审批占全部业务的98%。
——解决“用工难”。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全程集中护送有就业意向的务工人员到企业厂区,实地参观,沟通待遇,打造“家门口就业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联合有关方面搭建跨行业“共享员工”服务平台,10余家企业入驻,缓解了招工难题。
——解决“融资难”。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外贸、外资企业信贷供给,协调有关部门优先处理因疫情导致的理赔需求。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为帮助无纺布原材料——聚丙烯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协调银行“急事急办”,在1天内完成1亿元贷款审批。
——解决“履约难”。云南自贸试验区出台“暖心十条”,提出强化法律服务,因疫情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企业,可以适当延长合同履行期,具体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河南自贸试验区积极与省贸促会对接,出具不可抗力证明,解决企业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问题。
“目前来看,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回应了企业诉求,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袁园说,截至3月12日,20多个自贸试验区片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
吸引外资,大项目相继落地
日前,总投资1600多亿元的59个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举行,涉及多个外资大项目,汇丰首家全球培训中心是其中之一。
据悉,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南沙“汇丰全球培训中心”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5亿美元。根据初步规划,培训中心将在2024年投入使用,届时每年能为大约14000名汇丰亚太区员工及全球高级管理层提供培训。
“作为汇丰重要的战略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在金融科技上的领先发展令全球瞩目。”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节点,可为我们更好地利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支持集团人才发展战略提供便利。同时,我们也希望汇丰在南沙的培训中心能成为大湾区金融业的知识枢纽,为粤港澳三地金融人才日趋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带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