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文旅融合注入活力 福建乡村发展驶上“高速路”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1-09-28

  中新网宁德9月10日电 (王婷婷 叶茂)海天湛蓝,鸢飞鱼跃。站在福建宁德福鼎市龙安开发区西澳村的观景台上远望,可见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是随风起伏的连片渔排,渔民们穿梭其间撒料劳作。

  “目前,一条黄花鱼还不到1两,要养到秋冬季才能出售。”林振方是西澳村的黄花鱼养殖大户,从10多年前开始从事黄花鱼养殖,当时仅有普通木质网箱70口。经过近两年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改造为6口大型新式网箱。

  林振方说,西澳村自然条件适宜,再加上养殖技术和经验不断积累,他养殖的黄花鱼去年产量达30万斤,实现年收入3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图为浮柳村民房外墙上绘有凤凰图腾,尽显畲村风情。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图为浮柳村民房外墙上绘有凤凰图腾,尽显畲村风情。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西澳村地处龙安开发区东北部、沙埕港西岸,是一个古老的渔村。西澳村村委会主任张秋玉说,前些年村里的常住人口只剩百来人,几乎成为“空心村”,这几年随着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民又陆续回来了,靠着养殖黄花鱼和部分经济鱼类,吃上了“产业饭”。

  张秋玉告诉记者,2020年西澳村年产黄花鱼约1255万斤,产值近1.5亿元;村财收入1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1.9万元。

  修复炮台、完善观景平台设施、建设乡村记忆馆、修建公园……西澳村结合当地实际又制定了“三年规划”,力争到2022年底将西澳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张秋玉说,将发展以观光、海上垂钓、渔排养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区,开辟一条福鼎市美丽渔村一日游路线,引导村民投资民宿、农家乐等。

图为浮柳村修复的古民居。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图为浮柳村修复的古民居。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宁德市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约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中国的四分之一。地处福鼎市桐城街道西北部山区的浮柳村,共有583户2791人,其中畲族人口近90%,是福鼎市离城区最近、畲族人口最多的畲族村。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绿树婆娑,浮柳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白色外墙上绘有凤凰图腾,尽显独特的畲村风情。

  在村落深处的一座古民居院落,畲族老人蓝俊苞正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乘凉。“祖上几代都住在这里,现在翻新后,既好看又好住。”蓝俊苞笑着说。

  近年来,浮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挽回前些年有所失落的畲族传统文化是村党支部书记钟敦包面临的大课题。

  为此,浮柳村在实施裸房整治、房屋改造、道路硬化等一批惠民项目的同时,积极传承“采青节”歌会、畲族祭祀仪式、畲医畲药、畲族民间舞蹈等文化遗产,并计划推动建设畲族歌台、文化广场等,重现畲村风情。

  随着“畲族风”逐渐回归,浮柳村又开始寻思着发展新业态。钟敦包说,在保证茶叶、黄栀子、油茶等经济作物正常发展外,准备深入挖掘畲药资源,尝试种植畲药植物,促进村民增收;培育畲村旅游业,吸引四方游客。

  2019年,浮柳村列入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福建省级美丽乡村,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钟敦包说,将继续围绕“畲”字做文章,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从旅游产业中获得新动力、新前景。(完)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