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自动机枪鼻祖马克沁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0-01-17

  小时候,男孩子们几乎都曾模仿过抱着一挺机枪、嘴里发出“嘟嘟嘟”声响的样子。那些与战争题材有关的影视作品中,机枪常常是“主角”,那些机枪扫射、枪林弹雨的激战画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早在19世纪80年代,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手动枪,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既耗时费力,还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当时,一位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造枪专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实现了从单发到连发的跨越,开创了世界自动武器发展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

  马克沁机枪是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的枪械,凭借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只需扣动扳机就能完成供弹、击发、抛壳等一系列动作。至今,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仍被枪械研制者广泛学习运用。

  从单发到连发,马克沁机枪正式开启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从他发明世界上第一挺连续射击的机枪算起,时间已走过10个春秋,马克沁如往常一样端坐在实验室中,神情专注地盯着眼前的设计图纸,双眸里看不出一丝波澜。那一刻,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战争的不对称性却在凸显,那里正因为马克沁机枪的使用而哀鸿遍野。

  这是马克沁机枪首次应用于实战。1894年,英国军队与非洲的麦塔比利人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军队兵力仅有50余人,而麦塔比利人拥有5000多人。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英军毫不惧怕,因为他们携带了4挺马克沁机枪。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4挺马克沁机枪交织出的“死神之鞭”,打退了几十次冲锋。战后,麦塔比利人死伤者达3000多人。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共有超过3200万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马克沁机枪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两军对垒时,人海密集型的冲锋战术已经行不通,战争形态被彻底颠覆,军事专家称“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正式开启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而打开这扇大门的人便是马克沁。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是非自动枪械,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战场上,不少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装填第二发子弹,就已经被击毙。马克沁由此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够发明一款连续射击的枪,必将对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沁发明自动机枪的灵感,来源于士兵红肿的肩膀。在参加一次步枪射击时,他发现每次射击时要进行拉栓、退膛的动作,士兵的肩膀因此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马克沁进一步调查得知,原来士兵们都在使用一款老式步枪,这种枪的后坐力很大,击发时只要肩膀没有和枪托紧贴在一起,枪托就会狠狠地砸到肩上,很容易造成射击者受伤。

  瞬间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火药能量,使枪械实现自动循环射击”这一想法在马克沁脑海中闪现。在英国伦敦哈顿花园路57号一个小作坊里,马克沁开始了自动武器的研发工作。如何使枪械在发射一瞬间完成拉栓、退壳、送弹、重新推栓等一系列动作,成为马克沁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那段时间,他大量翻阅机械类书籍,每天在脑海中不停地模拟枪械制动动作并反复琢磨。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沁通过观察人走路时膝关节的运动动作,获得了灵感。“如果设计一套机关打开弹膛将空弹壳抛出,利用火药能量将子弹再次复位,就可以实现连续射击。”想到这里,马克沁迫不及待地开始设计图纸,着手试制样枪。

  马克沁在一支老式温彻斯特步枪上进行实验,成功设计出一款利用枪支后坐力完成装弹、上膛和退弹等动作的速射武器。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把枪的缺陷:供弹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敢于挑战的马克沁又开始向这一难题发起攻关。他设计了一个长6.4米、可装333发子弹的帆布弹链,还在枪托底板上装了一个弹簧,射击时弹链可以被自动拉入进弹口,使枪械完全实现了自动。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凭借不懈努力,马克沁终于在1884年设计出利用枪膛内引爆子弹瞬间产生气体冲力制动,进而完成自动发射的机枪。他将这款枪命名为马克沁机枪。

  一款名枪的诞生,最初的驱动力来自探索的热情、变革的欲望

  从正式设计研发,到世界上第一挺自动机枪的诞生,马克沁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

  就是这么一位造枪天才,年少时的经历却写满了苦难。1840年,马克沁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家中有7个孩子,他的父母每天要为如何填饱全家人的肚子而发愁。为了赚钱补贴家用,14岁的马克沁跟着一位马车制造商做学徒,闲暇时还要到别的工厂里打工。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