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高瓴,今年已悄悄投了80起硬科技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1-07-21

高瓴资本发现新科技赛道,新调研公司分析!

文/投资界

来源:投资界PEdaily

又一只AI独角兽诞生。

本周,从微软拆分出来一年的小冰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高瓴领投。虽然这次融资金额并未透露,但投资界了解到目前小冰估值已超过独角兽(10 亿美金)规模。透过这一笔AI领域的重磅投资,外界开始发现:高瓴硬科技色彩越来越浓厚。

在前几天上海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高瓴创始人张磊没有公开露面,但参与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讨论,提到的高瓴人工智能项目包括深度学习框架「一流科技」,做向量搜索的开源框架「Zilliz」、AI算力资源池化软件「趋动科技」,还有AI芯片企业「地平线」和「壁仞科技」。高瓴判断,“感知智能已向更高阶的决策智能跃迁、大量跨学科突破在被实现”。

梳理上半年的出手情况可发现,今年以来高瓴的硬科技投资可谓链条式布局。6月,投了机器人法奥,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和美团小米共投了3亿美金);5月,数亿领投新能源网络星星充电桩、DPU芯片星云智联。再往前看,极飞科技、毫末智行、国仪量子、维格表等分属于无人机、自动驾驶、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计算、低代码领域。据不完全统计,高瓴上半年在硬科技领域的出手超过80起。

放眼VC/PE圈,高瓴历来擅长于生态式投资,最为典型案例是此前高瓴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如今在硬科技领域,高瓴显然也在复制这套最擅长的打法。

独家拆解高瓴芯片投资逻辑:抓“大芯片”、赌强人

鲜为人知的是,高瓴已悄然打造一张芯片半导体投资版图。

芯耀辉、芯华章,地平线、天科合达,星思半导体,融资大户壁仞科技以及星云智联,分别对应的是芯片产业链最上游的IP、EDA设计,到应用芯片里的车载、功率器、难度极大的手机基带,再到通用型GPU和DPU。

这些,高瓴都投了,而且几乎都是领投。

“雪道极长、机会极多”是高瓴对芯片行业的定义,上一次这么说还是他们投到大成的生物医药。那么,高瓴是不是在撒网?

投资界获得一份来自高瓴科技投资内部演讲资料,其中披露了高瓴的选择标准起码有两个:第一,只看“大芯片”,无论CPU、GPU,还是车载功率半导体,都是市场规模巨大、天花板极高的细分赛道。在此基础上,高瓴对其提出的需求——无论是大资金、还是超长期,都愿意高度满足。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做通用智能芯片的壁仞科技。2020年8月,高瓴领投了壁仞高达20亿Pre-B轮融资。在很多半导体行业FA看来,高瓴当时的进场“有着强烈的信号意味”。此后壁仞一骑绝尘,到今年3月已合计融资47亿元,成了全行业发展速度最快、融资规模最大的超级独角兽。

梳理大芯片版图,高瓴选择团队的关键,可以归结为“找强人”。对于芯片半导体行业,强人的标准可能有两个:第一,足够的经验+足够的影响力。换成某种可换算的市场标准,可以说就看创始人是不是能足够的一呼百应。按照这个维度,星思的夏庐生、壁仞的张文、芯华章的王礼宾都是典型的强人。

第二,这个团队必须心无杂念地追求技术领先,这是长雪道上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瓴内部演讲中着重提到的。

高瓴有一个原则——“不会投技术跟随者”。如果是模仿别人的技术,即使短时间内做到了细分行业第一的位置,大概率也不是高瓴的良配。

布局自动驾驶:高瓴在怎么投?

其实高瓴对自动驾驶的布局最早也是起源于芯片。早在2015年,张磊就在天使轮投资了地平线,上个月,地平线成功流片征程5芯片,成为业界唯一从L2到L4覆盖全场景整车智能芯片方案提供商。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回忆,公司成立之初并不被业界看好,AI和芯片自带的技术和资金两大壁垒“让绝大多数投资人望而却步”。但张磊不仅从天使轮就开始支持,还鼓励余凯:“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理解、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间,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放手去做。”

今年初,高瓴和五源资本、今日资本等一同,再次领投了地平线的C7轮融资。

车载芯片之外,自动驾驶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还有诸多攻关点。此前,高瓴相关投资人曾对外总结:“高瓴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首先是围绕产业链上最为核心的节点展开——包括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芯片、最核心传感器的激光雷达、以及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找到最关键环节,然后在细分方向里挑最强的团队,支持他们做相关方向的开拓。”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