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叛逆者》:凸显信仰的崇高与悲壮

来源:新闻热点 编辑:admin 时间:2021-07-28

  《叛逆者》:凸显信仰的崇高与悲壮

  胡祥

  近日,热播谍战剧《叛逆者》收官,这部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且收获不错口碑。在近年来谍战剧屡屡扑街的情况下,为何这部剧能脱颖而出,引发热议?关键在于它在剧作上回归谍战剧类型化的创作规律。它的剧情结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皆在传统谍战剧的框架法则之内,甚至某些部分会让人觉得眼熟,但是它以脚踏实地的艺术态度、对理想信仰细腻入微的描摹、对谍战剧中典型人物的反类型创新,编写了创作成功的密码。

  创新视角,拍出了理想信仰的崇高感  

  谍战剧是国产电视剧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类型,它本质上是一种主旋律电视剧,是对历史逻辑的阐述。不论情节如何设计,不管手法如何创新,它首要的任务是完成主题叙事,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对手,带领人民赢得最后胜利。而谍战剧中那些忠贞不屈、机智顽强的特工就是承载这种主题叙事的最好艺术形象,通过他们忍辱负重甚至甘于牺牲性命、坚守理想信仰的过程,再现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岁月,完成对主流价值的叙述与表达。

  《叛逆者》以“叛逆”为名,实际上有两重含义:第一层是以男主角林楠笙、顾慎言为代表的原国民党阵营者,转投共产主义信仰;第二层是以陈默群、王世安为代表的国民党既得利益者对国家对人民的背叛。这两种“叛逆”,一个奔向光明未来,一个坠入黑暗深渊,实际上也是对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一种隐喻。从叙事手法上来说,开始时主角是国民党的视角并不新鲜,《潜伏》中的余则成、《隐秘而伟大》中的顾耀东都是这样的典型。《叛逆者》选取国民党复兴社年轻干部林楠笙作为主角,第一次从年轻精英的成长视角来折射国民党统治者由背叛到疯狂到覆灭的全过程,这是一种创新。同时,作品还通过新老邮差身份的更迭,深刻展现了在那个年代共产党人九死不悔的崇高信仰。

  剧中的老邮差是潜伏在敌人心脏——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站的顾慎言,他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大革命时期也曾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统一而参加北伐。他当过国民党大员何应钦的侍卫长,按理说以这样的资历和能力应该在国民党内前途无量,他的同学陈默群就已经成为少将级别的站长。但是他却选择了共产党——表面上他是与世无争的档案室主任,实际上却是多次发挥重要作用的我党优秀特工。戏骨王志文的传神演绎,将他的机智冷静、胆大心细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从剧集一开始就面临陈默群的怀疑,后来因为电台事件引发暴露危机,为了麻痹在延安的五个国民党特工,也为了整个上海情报网的安全,邮差决定暴露自己——他逃出监狱和林楠笙见面,完成了新老邮差的交接,不少网友表示这一幕“非常泪目”。邮差,意味着一种舍生忘死、敢当重担、前赴后继的革命信仰。林楠笙在后续的剧情中,承担了比顾慎言更为艰难的心理重压,成为名副其实的邮差,也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涅槃。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作品,《叛逆者》对这种信仰的转变,描写得更加细致入微,让人信服,也更加凸显信仰的崇高与悲壮。

  尊重艺术规律,拍出谍战剧的悬念感

  谍战剧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同时兼具主旋律和商业化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最重要的任务是讲清楚历史的选择,阐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其最核心的部分——国共双方特工斗智斗勇所带来的悬念感、紧张感,又非常适合商业化视觉呈现。目前来看,大部分谍战剧能够较好完成主题叙事,但是在悬念叙事上却存在问题——没有谍战剧应有的激烈冲突、悬念丛生,因为它们没有尊重这一类型的创作规律,主题先行,艺术手法生硬刻板,这也是不少谍战剧创作出现雷剧、神剧的根本原因。而《叛逆者》则在悬念叙事上完成得较为出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是在戏剧结构上充满张力。《叛逆者》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各方势力:有早期的复兴社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军统,有以渔夫为核心的共产党地下情报网,还有日本特务、青年进步学生……时间跨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叙事空间包括上海、南京、重庆、香港,基本把谍战剧最经典的时空元素都点出来了,符合历史背景,也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不断更换的时空背景,增强了戏剧冲突的矛盾点,为后续精彩纷呈的多方势力斗智斗勇提供了坚实的艺术舞台。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gzfgjj.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