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开播:平凡的中国家庭记事录起笔了
《乔家的儿女》开播,烟火人生里的跌跌撞撞与希望满怀,都是观众熟悉的风景
碎金般的阳光里,平凡的中国家庭记事录起笔了
本报记者 王彦
乔家一家子很不起眼。母亲生完第五个孩子后撒手人寰,父亲担了个养家的名却成天过着自己悠闲的浑噩日子。“长兄如父”模式下成长的兄弟姐妹们,算不上多么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每一个都是你我生活里似曾相识的人。
这家人的日子也没什么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哭过痛过后,男人和孩子们的人生还要继续。年复一年的长大,化成了若干个细琐又平凡的365天,许多个瞬间都是人们记忆里真实的点点滴滴。
不够刺激,没有强情节,甚至前几集里撑起表演的除了刘琳和刘钧两位实力派外,都是一群与角色年龄相仿的小演员,《乔家的儿女》就这样淡淡开播了。可一旦打开乔家的故事,许多观众便会不自觉陷入他们的生活。昨天,豆瓣平台开分,该剧以8.7分暂列今年国产家庭剧之首。微博上有条网友评论极具代表性,“谁说国产剧拍不出普通人”。
普通的人、平凡的中国家庭,烟火人生里的跌跌撞撞或希望满怀,无一不是观众熟悉的风景。当一群踏踏实实的创作者把生活本来的样子还原出来,把坚韧又美好的生命力展现出来,荧屏上,一部中国家庭记事录在碎金般的阳光里温情起笔,拨动了人心。
无数细节里倒映出生活与时代的全貌
少年乔一成躺在竹床上,望着塑料顶棚上的积水兀自放空,还没享受多久独处的时光,几颗小脑袋就凑了过来,“哥,我饿了”。阳光底下的少年梦暂告段落,他带着弟弟妹妹穿过窄小细长的巷子,从忙于拆除简易防震棚的人群里侧过身,来到破旧老屋——他们的家,故事发生的地方。
《乔家的儿女》改编自同名小说,以30年的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乔家孩子在艰苦岁月中彼此扶持着成长的故事。编剧即原著作者未夕,文本的原汁原味有了保障。剧本之后,影视化的关键交付给了张开宙导演,白宇、宋祖儿、毛晓彤、张晚意等一众演员,交付给了取景框里所有的服化道。怎样用细节“浸透”画面,让仅仅发生在乔家的家长里短事抵达无数人的共情地带,考验着叙事者的功力。
比如开篇的一分钟,没有多余台词,几名小演员的开场戏已在不经意间提示了年代。那是1970年代末,人们对地震仍心有余悸,而社会生活的一切百废待兴。孩子们到家与火急火燎的二姨撞个满怀,随后两个场景进一步在故事的流淌中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甚至是人物性格和盘托出。一场发生在麻将桌边,乔祖望躲在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屋里赌钱,小姨子来报信姐姐已在医院待产,男人惦记着多打几圈,吧唧着嘴嘟囔“哪个女人不生小孩”。转场到了产房外,焦心的小姨子、送产的邻居、第五次当父亲的男人,三人你来我往间,一个因生于1977年而被父亲取名“七七”的新生儿降临,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乔家的四兄妹没了母亲。
细节的描摹远不止于此。妻子的意外离世并未让乔祖望改变几分,打牌、喝酒依然是他的日常。12岁的乔一成被迫一夜长大,照顾弟弟妹妹的起居,给弟弟开家长会,带妹妹看病,喂养襁褓里的七七,都压在了少年肩头。孩子们对丁点猪油的渴望、对婴儿喝完米汤后碗底的向往、对私养的鸡被宰后撕心裂肺又难抵鸡汤香气的挣扎,一点一滴都汇成了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个普通家庭拮据又真实的生活处境。而后,时光随剧情流转,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街边的时装店、少年人心动过的滑冰场、唱过的歌、中年人忧心的工厂改制等等,都严丝合缝地为时代变迁留下注脚。
有网友评价:“从第一个带着潮气的镜头开始,从第一声带着南京味的台词起,就让人再也走不出历经岁月的南京老街了。”倒不是所有观众都是南京人,而是无数个细节倒映出生活与时代的全貌,那些细琐的痕迹让人相信,乔家如同荧屏前的千家万户一样,都曾真切地生活在那时那地。
层次绵密的人心里搭出“家”的结构
从1977年开始的30年,社会各领域都在酝酿着剧变。其间,普通百姓作为社会变迁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该如何呈现,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又一道课题。对于这道题,《乔家的儿女》用一群鲜活而立体的“人”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