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负增长态势
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需要有战略定力和长期耐性,同时要做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生育友好评估。
8月1日,求是网刊发了《求是》杂志2022年第15期内容,其中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绝对是“国之大事”。我国人口负增长势能的进一步释放,不仅会加剧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也会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应引起高度警觉,以更积极的干预政策,持续缓解当下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态势。
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障碍。
也因此,释放生育潜能,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政策尤需关注到其社会性成因,体现“生育友好”的宗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等,这中间的每一项,既可能成为一种激励,也可能成为一道门槛。惟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以教育为例,这两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后续效应的释放,不少城市已经出现学位紧张的情况。未来,随着更多的孩子出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小学学位紧张的情形会加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未雨绸缪,及早布局。再拿女性就业来说,不少职业女性担心生育后影响职业发展,甚至影响就业,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让女性少一些生育焦虑,也应是政策着力点。
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后,很多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配套性措施,如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提供育儿支持,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探索发放生育津贴、育儿补贴、普遍延长产假等。客观而言,这些措施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仍需持续加力,用积极的生育激励政策,全方位做好扶助关怀工作。
当然,要看到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是我国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的结果,不是突然间就“负增长”了,也不会立马转变态势,重回增长轨道。对此,公众也应多一些理性认知。
这也要求,相关政策在施行过程中,要避免急于求成。人口再生产与其他生产不同,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也不能一蹴而就。当下的人口负增长态势,离不开之前生育政策、经济发展、观念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欲求改变,也应该是从现在开始,持续用力,徐图渐进。
另外,需认识到,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如果很多政策仅仅是为了做个样子,而缺乏“踏石留印”的坚韧,不仅不可能激发生育,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提醒各地各部门,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需要有战略定力和长期耐性,同时要做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生育友好评估。
总之,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急不得也慢不得。惟有把好事办好、把各项人口生育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并做好衔接,减轻生育后顾之忧,才能扎实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