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1000米:走近“异星他球”的中国火星车祝融号
今天是“天问一号”遨游太空、追梦火星 13个月整,是“祝融号”火星车平安在火星度过 100天的日子,也是行驶里程突破 1000米的关键一天!
如今,已经圆满完成了既定使命的火星车,仍然坚强地生存在那颗遥远的红色星球上,一步步刷新着自己的新纪录,创造着无限可能。
火星探测的每一步都有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火星团队紧密相伴,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声音,再一次认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走近这个生活在“异星他球”的中国火星车。
“落!落!落!”
从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飞控团队陪伴“天问一号”走过了一年四季,漫长的旅途没有模糊大家的目标,一切陪伴都是为了顺利抵达、平稳着陆,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飞控团队经历了2个多月的鏖战。
守护了10个月的国之重器降落之前,务必要先了解目的地的环境,才敢放心将自己的宝贝送过去。
怎样才能更稳妥呢?当然是要看了又看、反复确认,在停泊轨道上他们完成了4次轨道维持,对着目的地先来了2次试成像,又来了18次正式成像拍照。这还不够安心,再加个3次备份成像才算踏实。这种精益求精、小心翼翼的态度像极了报志愿前反复考察学校的家长,不眠不休的工作时间里都是替未来精心策划的体现。
高分成像探测为火星着陆提供了地形数据支撑,一个立体全面的模型得以建立。
确认过客观环境,他们还对探测器本体的各个分系统进行了设备自检,给火星车充电,通过星敏感器和惯性测量单元进行静态标定,让主角上场前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5月14日,飞控团队早早进入控制大厅,有条不紊地实施进入、下降、着陆前最后的参数注入。
为确保两器分离顺利实施,在分离前环绕器需要降轨进入分离轨道,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发令允许两器分离。
两个操作中间只有3小时,去掉遥测发令需要消耗的时间,留给判读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大家要在短时间内对器上状态和控制效果做评估和决策,如果不具备分离条件,就要另做打算。
这是一场综合技术经验与魄力的考验。
好在经过状态评估,一切正常,可以按计划实施降轨。
控制开始,17分钟的光行时每一秒对每一名团队人员来说都是煎熬,在他们的等待中,表示降轨完成的遥测终于到来,大家迅速点播了降轨期间的延时遥测数据,数据显示过程一切顺利,探测器工况正常,两器分离可以按计划实施。
分离的指令发出,分离程序按计划实施,期间探测器没有数据传回地面,大家无从得知火星车的状态,留给驾驶员们的是彻夜焦急等待。
按照计划,彻夜等待后,5月15日早上7时,着陆巡视器将进入火星大气,就要面对令世界火星探测任务都生畏的 “恐怖9分钟”,在经过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才能顺利抵达火星。
15日当天,已经熬了一夜的各岗位人员一扫困意,看着传回的数据一点点印证内心渴望已久的结果,明知不是实时结果,但现场指挥岗位的大家还是对着三维模拟的动画,不自觉地喊出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声音—— “落!落!落!”
着陆成功了!
“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着陆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给接力后续探测任务的火星车驾驶员们鼓足了劲,从这一天开始,就真正轮到火星车驾驶员们大干一场了。
怎样把“祝融号”从着陆平台上开到火星表面,是他们开启火星漫游的首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