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谁会被AI抢了饭碗?
作者/杜倩 排版/麻薯
来源:新周刊
编剧、医生、服装设计师和通信行业从业者,他们如何想象自己职业的未来图景?
无论是《推背图》还是“2012末日预言”,抑或是声称来自火星的男孩的奇怪发言,人们总是对这些与未来有关的话题乐此不疲。
在谷歌输入“工业未来”,有惊人的22亿次搜索频次;而在百度上搜索“未来是什么样子”,相关结果也达1亿多个。
太空殖民地度假岛屿艺术品。/图虫创意未来,今天我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它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此,我们和四个不同行业的从业者,聊了聊他们的未来职业想象。
编剧:未来电影或尝试用AI代替演员
被问及未来电影院是否继续存在时,电视剧《法医秦明》《十宗罪》的编剧、电影《追凶十九年》的导演徐翔云肯定地表示:“起码三十年左右,它不会消失。”他认为,有些电影在小屏上呈现,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比如3D电影《阿凡达2》。另外,电影院作为约会场所,也是无可替代的。
徐翔云说,自己的童年是和港片一起度过的,人生中第一场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就是周星驰的《功夫》。电影里的故事让他着迷,他不仅自己看,还将看过的僵尸片、黑帮片、喜剧片里的故事复述给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们听得十分认真,这让他觉得“就像自己参与过这部电影一样”。
多年后的电影行业,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颠覆性突破?对此,徐翔云表示:“讲故事的行业存在了几千年,在短短几十年里很难说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在叙事方法和镜头语言上,一定会有变化。尤其是,目前VR观影技术已相对成熟,观众会有更多观影方式选择,也会有更强的体验感。不论是3D还是VR,未来的电影都跟沉浸感、真实感分不开。”
2021年6月2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名男子在全球移动大会现场试用虚拟现实眼镜。/视觉中国
他还认为,未来,应该有部分影视剧作品会尝试使用AI换脸替代真人演员。但他仍然坚持,“AI换脸的表演是僵硬的,它的背后是技术驱动,而不是角色或人物在驱动”。
“所有的技术都愈加成熟,也许未来真的有一天,电影行业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演员,凭借电脑技术就能设计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徐翔云说。
被问到几十年后他作为职业电影人会面临哪些变化时,他笑了:“那时候的我可能正处在退休的边缘,能否继续从事导演、编剧这些职业,要看创作力和身体状况是否允许。退休的生活我倒是畅想过,可以找个地方开一个火锅店,也可以开出租车。”
妇产科医生:未来医疗,手术会越来越少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一书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对这种说法,北京协和医院前妇产科医生龚晓明表示赞同,他认为,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是不可逆的潮流。“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根本原因在于看病难。但医疗行业本质上就是服务行业,患者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2013年,龚晓明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成为中国第一位自由执业的妇产科医生。离职后,龚晓明每个月的工作量比在协和时有所减少,但依然要做四五十台手术。
2021年2月16日,俄罗斯莫斯科,在一所临时医院参与抗疫工作的莫斯科叶夫多基莫夫州立大学医学院学生正在休息。/视觉中国
就技术上来说,龚晓明称医疗行业未来可期。“手术发展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是手术终究不是患者愿意的事情。就拿子宫肌瘤来说,从我1998年刚毕业时的‘开刀’,到最近10年的宫腔镜、腹腔镜的5到10毫米切口,再到现在的消融治疗只需‘针眼小口’,变化很大。作为医生,我希望未来医疗行业能够取得药物以及基因治疗方面的进展,让吃药和打针代替手术治疗。”